DB5323∕T 112-2024 云大麦10号栽培技术规程(楚雄彝族自治州)

ID

C9959B9A869A4845B3EBC62EB39C3EE2

文件大小(MB)

0.24

页数:

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CCS B 20 5323,楚雄州地方标准,DB5323/T 112-2024,云大麦10 号栽培技术规程,2024-08-01 发布2024-10-01 实施,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323/T 112-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楚雄州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楚雄州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楚雄州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志龙、王强国、于亚雄、杨春德、李玲、王志伟、李晓彬、乔祥梅、程加省、,刘列、杨芳、黄廷芝,DB5323/T 112-2024,II,引言,大麦是楚雄州小春主要作物之一,云大麦10 号是饲用大麦,属中高秆,大穗,不易倒伏,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高,适宜在楚雄州秋播大麦种植区域种植,能得到较高的产量,可有效解决两季作物茬,口矛盾,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楚雄州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制定楚雄州云大麦10 号栽培技术规程,便于科技人员与农户学习和掌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楚雄州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文件,DB5323/T 112-2024,1,云大麦10 号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云大麦10 号的术语和定义、播种前准备及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楚雄州海拔900m~2400m 的大麦种植区域,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 部分禾谷类,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525 有机肥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大麦,大麦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是皮大麦和裸大麦的总称。根据用途分为饲用大麦、啤用,大麦和青稞,3.2,云大麦10 号,云大麦10 号是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云大麦1 号为母本、06YD-6 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 于2020 年4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登记编号: GPD 大麦( 青,稞)(2020)530019,4 播种前准备及播种,4.1 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 的规定要求。种子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0%,DB5323/T 112-2024,2,4.2 种子处理,4.2.1 晒种,播种前,利用晴天晒种1d~2d,4.2.2 拌种,选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包衣种应符合GB 15671 的规定。在白粉病、条纹病和黑穗病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00 倍液拌种,4.3 整地,4.3.1 清洁田园,前茬收获后,及时去除秸秆,开沟排水,并去除田埂上的杂草,4.3.2 整地,深耕、深松土壤,耕深20cm 以上,精细整地,田平土细,4.3.3 整墒,拉线开墒,墒面宽2m~2.5m,墒不积水,4.4 播种,4.4.1 播种量,高肥力田块按每667m2 播种10kg,中等肥力田块按每667m 2 播种11kg~12kg,低肥力田块按每667m 2,播种12kg~15kg,4.4.2 播种期,播种期宜选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4.4.3 播种方式,4.4.3.1 撒播:播种均匀,撒种后及时覆土,4.4.3.2 条播:播种均匀,播深3cm~5cm,行距25cm~30cm,播种后及时覆土,5 田间管理,5.1 施肥,肥料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 496、NY/T 525 的规定,增施有机肥,施足基肥,合理或适时适量,追肥,5.1.1 基肥,每667m 2 施用腐熟农家肥1.0t~1.5t,三元复合肥(N-P2O5-K2O=10-10-10)10kg~20kg,5.1.2 追肥,DB5323/T 112-2024,3,结合灌水进行追肥,灌溉撤水后及时施肥,5.1.2.1 分蘖肥,出苗后30d~40d 每667m2 追施尿素10kg,5.1.2.2 拔节肥,视苗情每66 7 m 2 追施尿素5kg~15 kg,5.1.2.3 叶面肥,抽穗初期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每667m2用300g尿素和75g磷酸二氢钾兑水45L;扬花期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每667m2用75g磷酸二氢钾兑水45L,两次喷施间隔15d左右,避开雨天,在上午或傍晚喷施,5.2 除草,播种后40d,在田间杂草2叶~3叶期,灌水后3d~4d进行化学除草。阔叶类杂草每667m2使用40%唑草,酮1.6g~2g水分散粒剂兑水50L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每667m2用5%唑啉草酯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或采,用人工拔除,5.3 灌溉,整个生育期需灌溉出苗水、分蘖水、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灌溉一般以墒面潮湿为宜,及时排,水,5.4 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和GB/T 8321的规定,在扬花期至灌浆期,以防治白粉病、条纹病、黑穗病、蚜虫和红蜘蛛为重点,兼治其它……

……